隨著醫學科技的蓬勃,越來越多療法與科技合作,嘗試找出對患者最有效果的治療方式,發展高階醫材。依據世界紀錄,僅次於感冒的第二常見症狀「下背痛」,許多人苦無解決方法,無法長時間解決疼痛,持續折磨大眾;日前,台灣的開發團隊發展出最新的輔助醫療儀器─無刺痛感超高頻植入式脊髓電刺激器系統(SCS),深入「神經調控」領域,協助患者最有效減緩疼痛。
新興治療方式 有效抑制下背痛
國內知名疼痛治療專家、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疼痛中心主任溫永銳指出,下背痛常因老化、受傷、或神經等其他病變引起,進而演變成難以治癒的頑固性症狀,只靠吃藥和復健很難充分緩解疼痛,加上許多患者不適合或沒有意願進行手術治療,因此,利用植入式電子裝置刺激神經來干擾或阻斷痛覺傳遞,能進行更有效的疼痛管理。
我覺得戴活動假牙,疼痛真的是最常出現的問題,包含基牙疼痛和軟組織疼痛,基牙疼痛大多是因為受力過大或卡環的側向外力。如果你是軟組織疼痛的話大多是因為基托邊緣過長,過度銳利,或基托的組織面出現小瘤等等,也有可能是因為牙槽脊部分有骨尖或骨禿、骨脊都會有可能形成組織倒凹的問題,若覆蓋黏膜較薄,假牙擠壓基托救護下沉,尖脊磨破等引起疼痛的問題。另外還有固定位置不夠穩定,主要可能是:1、彈跳,就是卡環未進入基牙的倒凹區,2、蹺動、擺動、上下動等原因是卡環體與基托不貼合,導致間接固位的位置不適當,牙合支托,卡環在牙面形成一個支點,讓卡環無固定位置的能力。3、基托與組織不密合
活動假牙溫永銳醫師提到,目前新興的 SCS 應用,在 2017 年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執行的臨床試驗中,約有七成的受試者接受一次5分鐘的電刺激治療,即能維持三天以上的減痛效果,讓病患平日行動更自在無礙,大幅提升生活品質。
植入式電子裝置治療技術 最快明年進入國際臨床試驗
由台灣團隊開發出治療下背痛的「植入式電子裝置治療技術」,同時也與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作,完成20 個首次人體臨床試驗,預計明年底將進入多中心的國際臨床試驗,最快可在 2021 年取得美國 FDA 及歐盟 CE 醫療器材銷售許可證,是亞洲首次投入植入式電子裝置治療技術的成功案例,未來更可望代表台灣登上全球神經調控領域的國際舞台。
全瓷冠(玻璃陶瓷、強度300~400MPa)為了有更好的透光度,看起來更溫潤通透,大多會加工上釉及堆疊陶瓷,但這層外堆陶瓷的強度僅略高於牙齒琺瑯質,再加上每個人咬合力道各有不同,通常一顆要與相伴您15年、20年以上的全瓷冠假牙,大多用於微笑時前牙露出的6~8顆牙,僅負責咬斷及撕裂食物,至於細嚼慢磨功能的後牙區,則由全鋯冠(二氧化鋯)擔起重責大任。主要由二氧化鋯一體成形製成的全鋯冠,與人體生物相容性相當好,且強度(900~1200MPa)遠高於琺瑯質,堅固耐用、耐咬耐磨,最適合用於需要細細將食物磨碎的後牙區。相信許多全瓷冠ptt鄉民會擔心,全瓷冠外堆陶瓷的強度沒有全鋯冠來得好,那麼會有瓷裂、瓷崩的全瓷牙冠缺點?外堆陶瓷強度還是高於真牙琺瑯質,基本上只要不要啃咬連真牙都會斷的堅硬食物,如骨頭、甘蔗、螃蟹等,完全不必擔心瓷裂、瓷崩。活動假牙